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交融互嵌 民族团结绽放幸福花

来源:包头文明网 2024-12-10

  特别是近年来,包头市大力实施思想宣传“宣教工程”、居住空间“提升工程”、教育教学“基础工程”、工作就业“暖心工程”、文化交流“实践工程”,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感”,大力打造互嵌式“生活圈”,为各民族群众“解难题”,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感”,刷新各族群众交融“新高度”,有效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提升工程”
  打造互嵌“生活圈”
  包头市立足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实际,科学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大力建设公租房,实施棚户区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易地搬迁安置区改造等工程,不断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在实施“夹心房”改造、林南平房区改造工程中,通过构建“互嵌式”生活社区,既改善各族群众的居住生活条件,更拉近群众之间的生活距离与情感距离。组建由1200余名专兼职人员组成的四级民族工作网络,将民族事务治理纳入全市527个嘎查村和294个社区共6000余个综合网格,充分运用各类社会资源,积极提供就业指导、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社会救助、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包头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实施一批特色精品课、一批现场教学点、一批典型案例、一批调研课题等“四个一批”工程,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阿一社区等现场教学点64个,在重点新闻媒体平台开设多个专题专栏全面加强宣传报道,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宣讲和“石榴籽”心贴心文明实践活动,让各族群众在休闲生活中处处感受到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
  充分挖掘包头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工业文化汇聚融合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围绕把黄河景区打造成为弘扬黄河精神、展示黄河文化的知名景区,高标准打造“天下黄河第一村”、黄河“九省小院”等黄河文旅项目,成功举办两届黄河观凌周,包头黄河文旅活动正由“从无到有”向“从弱到强”蜕变。充分挖掘用好包头各民族团结进步光荣历史,通过城市更新挖潜的方式改造市中心一处长期闲置房屋,高标准建设“石榴花开”主题园区,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感可及的有效载体,今年国庆开园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1.6万人次。深入挖掘老包头在“走西口”历史中的文化印记和时代精神,精心打造“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在做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工作的同时,把走西口的文化展出来、讲出来、融起来。
  “暖心工程”
  提升群众“幸福感”
  今年以来,包头市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返包来包就业,深入开展“干部走基层送政策”“干部走企业访需求”“就业服务专员与企业结对”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活动,组织“春招、秋招”“名企行”“访企拓岗”“校园行”“青年人才来包实习实践”等形式多样的“引才进门”活动,为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提供精准有效的对接服务。邀请燕山大学、兰州信息科技学院、中国新高教集团、内蒙古财经大学及甘肃省教育厅医疗类高校等机构赴包头市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落实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帮扶措施,发布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清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四亮”清单,及时跟进服务。同时,加强政、校、企三方常态化沟通协作,深入开展大中城市联合招聘和呼包同城化招聘等系列活动,包头市前三季度共征集171家次企业、509个岗位、3225名人才需求,促进全市8所驻包院校30192名应届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25299人,其中留包就业6419人,留包就业率达到25.37%,较去年提升1.71个百分点。
  “五位一体”打造高质量“大思政课”,包头市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先后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北疆教育心向党 思政铸魂育新人”和“新包头·大思政”3场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场会,组织并录制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同上一堂“奋进新征程 强国复兴有我”新学期云端主题思政课。丰富“包头市思政课程精品库”内容,在原有455节课程基础上,新增70节大中小学精品思政课。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实验学校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馆、展览厅,在九原区第二幼儿园制作黄河沿岸各民族文化图,土右旗民族幼儿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娃娃布置在院所的各个角落,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包头晚报)
责任编辑:胡建忠

主办单位:包头市委宣传部 包头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京ICP备10031449号-2 蒙公网安备15020702000233号
运营管理:包头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