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未成年人

【文明校园风采】内蒙古科技大学实验学校:“融•和”引领 助力师生幸福成长

来源:包头文明网 2023-04-04

  

  3月29日,市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姚宏宇为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文明校园内蒙古科技大学实验学校授牌。

  图片来源:包头文明网

  内蒙古科技大学实验学校建于1957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54亩,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63个,在校学生3023人,教职员工210人,自治区学科带头人2人、自治区教学能手2人、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50%以上。

  学校秉承“融·和”办学理念,以“多元聚融·和谐共赢”为学校愿景、以创建一流的现代化教育品牌学校为奋斗目标,以党建引领、创新德育、素养提升、“四轮驱动”为抓手,提升师生幸福感,助力师生幸福成长。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优秀学校、全国最美校园书屋、全国优秀百佳校园电视台、全国健康城市首届健康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实验学校、内蒙古自治区义务教育示范学校等19项自治区级以上荣誉。

  党建引领,建设“两阵地双主体”思政体系

  学校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积极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发展,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挖掘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着力搭建思政教育载体、平台,积极建设“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两个主阵地,坚持“教师思政”和“学生思政”双主体有机结合,发挥各学科优势,实现全体教师、全课程、全课堂、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凸显育人性。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体育、美术、音乐、科学等“小”课堂中融入“大”中国故事,学生个人或小组根据学科性质,自行收集素材,通过“课首三分钟”,以视频、演讲等方式向师生讲述党史故事、中国经典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古代寓言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历史故事、科学故事等,厚植“家国情怀”。思政课程凸显实效性。实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课程一体化发展,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教研、备课、交流研讨,将思政课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研学有机融合,借助学校文化墙、文化长廊、展览馆等,实现思政课程润物无声育人效果。围绕喜迎二十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统节日,设计不同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品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2022年“演讲与口才杯”第四节届全国青少儿诵读展示活动包头赛区中荣获集体一等奖,15人在全国青少年“新时代好少年—红心向党”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征文比赛中获奖、2人在全国青少年“新时代好少年—红心向党”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演讲比赛中获奖,其中1人获市级特等奖。思政研学凸显实践性。“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学校整合学科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思政教育资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需要,积极探索“小脚丫行万里路”研学思政课程,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亲近大自然,在实践中提升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其中,考察探究型研学课程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走进科技馆、博物馆及大自然去观察、去发现、去研究;社会服务型研学课程让学生走进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实际体验志愿者服务精神;参观体验型研学课程让学生走进工厂、军营,感受祖国的发展、家乡的变化。走进乔家金街、听革命老前辈讲故事,感受包头魅力;走进博物馆,探访包钢的建设与发展,参观学习“三千孤儿入内蒙”“齐心协力建包钢”等民族团结故事,为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新德育,引领学生健康文明成长

  学校以“十好教育”和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实施“135”工程。“十好教育”即“上好课、写好字、读好书、做好操、考好试、走好路、说好话、扫好地、吃好饭、睡好觉”;“135”工程即“1个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3项内容”,民族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5个途径”,特色校园文化引领、优秀德育队伍建设、多彩活动实践体验、阳光心理健康前行、“三位一体”联动推进,扎实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提升师生文明意识与文明道德。涌现出全国“特别关注孝心少年”钢宝力德兄弟等一批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市级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五好少年等先进典型。

  素养提升,赋能学生终身发展

  为学生全面赋能启智,以“科技人文融合,个性多元并举”为宗旨,开设了特色素养课程和品牌素养课程。素养课程融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内容,实现五育并举,学生全面发展。素养课程面向全体,打破班级、年级界限,通过“选课走班”形式,定时、定地点、定内容,有序推进。特色素养课程即幸福感知课程(文学类课程)、幸福能力课程(益智类课程)、幸福体验课程(艺术、体育类课程)等四大类,名著阅读、沙画、茶艺等33个小类,拓宽了学生人文视野,提高啦实践能力。创客教室2人在内蒙古第三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奖,13人在包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10人在第十九届包头市NOC比赛获奖。品牌素养课程以打造“一校一品”为契机,2022年成立了“风雅民乐团”,开设古筝、马头琴、琵琶、二胡、扬琴、笛子等特色社团,大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在“敦煌杯”第五届北京国际民族器乐大赛内蒙古分赛区组织工作中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包头市第四届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项目展演一等奖、包头市艺术节一等奖、昆区“一校一品”示范校。

  四轮驱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思政引领筑牢教师思想之基。发起“师德承诺”主题倡议,组织广大教职工签订师德承诺书。上好“开学师德第一课”,大力选树先进典型。每年评选“最美教师”“师德标兵”“最受欢迎的教师”30余名。定期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各地违反师德师风典型案例,严格实行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负面清单制度,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警示教育。研训一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外出学习经验交流、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工作坊、新课标学习等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以市、区、校三级名师工作室为孵化平台,对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提高培训。积极构建“1358”教师成长发展路径,,即一年合格、三年新秀、五年骨干、八年卓越,培养包头市名师2人、包头市学科带头人12人、包头市班主任带头人3人、包头市教学能手6人、昆区学科带头人26人,昆区班主任带头人4人,昆区教学能手47人。优化管理提升队伍治理水平。重新修订完善了《教师职称评审方案》《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打破学段、岗位资源壁垒,实行集中管理,统筹使用。改变过去教研组管理制度,统一实行年级组行政管理制度,实行德育、教学一体化管理模式,把教学实绩作为评价的关键点,把服务学生情况融入教师评价的全过程。明确将家访、普及家校共育、关心关爱学生等工作情况纳入教师个人考核内容,作为兑现绩效的重要依据,引导广大教师扭转重教书轻育人、重学业轻健康等观念。开展教师“暖心”工程,“一年一体检”、每年中秋、元旦、春节慰问单身教师和退休教师30人,“集体生日”庆祝活动,评选“最美办公室”等,切实体现人文关怀。

  今后,学校将坚持立德树人守初心,全面育人担使命,努力开辟更适合学生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挖掘文明教育更丰富的内涵,持续推进文明校园建设,让文明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黄建国

主办单位:包头市委宣传部 包头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京ICP备10031449号-2 蒙公网安备15020702000233号
运营管理:包头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