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文明创建

东河区河东镇:红白理事会 理出文明新风尚

来源:包头文明网 2022-11-30

  “以前村里办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自从有了红白理事会,规定了红白事的流程、礼金、桌数,喜事、丧事一切从简,村里人都很支持!”在东河区河东镇,村民们说起村里的文明新风,纷纷竖起大拇指。
  前些年,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不少村里人操办红事、白事的“标准”越来越高,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盛行,不仅与社会倡导的文明之风格格不入,更与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背道而驰。
  婚丧嫁娶的鄙陋之风要剔除,迫切需要移风易俗。为加快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弘扬时代新风,东河区河东镇积极推进以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和红白理事会为核心的“一约四会”制度,着力破除陈规陋习,丰富活动载体,强化宣传氛围,让老百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推进乡村移风易俗、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村民自治注入了新活力。
  建章立制 移风易俗落实处
  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河东镇制定了操作性强的红白理事会方案和配套制度,宣传大操大办的害处,倡导村民在村规民约规定的范围内节俭办理婚丧嫁娶事宜,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事减办或不办”等文明新风尚。
  河东镇郑二窑村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理事长,村“三委”成员、乡贤能人为成员的郑二窑村红白理事会,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劝导”,主动提供红白喜事“一条龙”服务。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神事不办,约定彩礼礼金累计不超8万元,红白喜事分别不超过30桌和20桌,每桌菜品、烟酒饮料费用不超过500元,使村规民约“小宪法”成为群众办理婚丧嫁娶事宜的“硬杠杠”。
  2022年5月,郑二窑村村民魏冬梅的老伴去世后,红白理事会成员史美丽就立即上门安慰家属,并耐心宣传、劝导丧事从简办理。“我家老伴去世了,原本想操办一下,后来在村里红白理事会的引导下,决定响应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最后我们只在家中简化仪式,邀请了亲戚前来悼念送别后,简单用餐就结束了仪式。”
  此外,郑二窑村还实行“红黑榜”评议制度,对模范遵守章程的村民进行相应奖励和表彰,对拒不执行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等移风易俗相关规定的,取消家庭及成员先进评选和福利慰问资格。依托村务公开栏、村民微信群积极引导村民遵守章程,及时报告、登记备案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推动村民互相监督。
  “为了把新时代的文明婚俗文化融入到家风家训中,我们还在东河区率先建成郑二窑村家风家训馆,教育新人喜事新办,勤俭持家,共同奋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郑二窑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史美丽说。
  党建引领 “理”出文明新风尚
  结婚是人生大事,是人生中最为喜悦快乐的时刻,在传统的观念里,为孩子办一场热闹盛大的婚礼是不少父母最大的心愿。前不久,河东镇王大汉村村民王新福准备给儿子办喜宴,计划请30桌客人好好热闹一下。听到消息后,王大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段春瑞便和村里红白理事会成员一起上门做思想工作,经过耐心的宣传引导,王新福决定不再大操大办,把喜宴控制在5桌。
  王新福说:“段书记说得在理,作为父母,孩子们能好好过日子才是当父母的最大心愿,办婚礼说白了不过是给别人看的,真正的幸福还需要孩子们自己奋斗打拼,与其把钱花费在办婚礼上,不如交给孩子们自己去谋划未来。”
  作为全国文明村的王大汉村,建立了以党支部牵头、村民共同协商的红白理事会规章制度。党支部将移风易俗纳入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制定了12条移风易俗硬措施,在支部会议、学习研讨会等党务会议中多次探讨村内乡风文明建设的措施,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微党课10余场,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单1100余份,村民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知晓率不断提高。
  “现在村里办喜事都很节约,丧事也都从简。”王大汉村红白理事会副会长邬锦军介绍说,现在村里对移风易俗殡葬改革非常重视,遇到丧事,党支部的红白理事会成员会到村民家做工作,让家属接受火化,然后到公墓安葬。邬锦军说:“这种做法王大汉村已经坚持了十多年,现在村里老人家过世,火化率达100%。”
  同时,王大汉村内“两委”干部、党员带头签订《王大汉村移风易俗承诺书》,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婚丧喜庆报告制度,累计收到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13人次,劝阻各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行为23起,村内移风易俗逐渐得到了村民认可,社会风气逐年好转。
  乡风带民风,民风促乡风。现在,由红白理事会“理”出的文明新风尚已经在河东镇各村蔓延开来。截至目前,全镇28个村(社区)共组织1500余名党员、3200余名村(居)民签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承诺书,实现了村民自治能力再提升、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再深化、农村精神文明风貌再焕发。
  “现在,村里有红白理事会主动帮助村民制定红白事流程,张罗当天事宜,不知不觉间‘份子钱’淡化了,大家负担小了,钱袋子捂实了,村民之间的亲情、邻里情却越来越浓了。”河东镇臭水井村村民高爱花说。(包头日报)
责任编辑:胡建忠

主办单位:包头市委宣传部 包头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京ICP备10031449号-2 蒙公网安备15020702000233号
运营管理:包头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