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文明创建

包头:村规民约新标尺 文明乡风“约”起来

来源:包头文明网 2022-11-29

  村规民约凝聚着基层群众的共同道德、情感、精神和价值观念,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约束性,在村民自治、矛盾化解、移风易俗、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乡村环境的“美颜师”
  “院里院外勤打扫,大人娃娃都爱好”。初冬时节,走进固阳县各村镇,像这种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村规民约,在固阳县各村镇可谓家喻户晓。短短10条300多字,却涵盖了爱国守法、村风民俗、治安安全、邻里互助、环境卫生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新时代的村规民约不仅深入人心,还改变着村民们的生活。
  今年70岁的齐凤林是马路壕村的一位农民,这个时间秋收已经完成,齐凤林正在打扫院子。他说,自从有了村规民约,大家互相约束,互相监督,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很注重环境卫生,家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他和老伴儿住得也很舒心。
  齐凤林家是“美丽庭院示范户”,院落整洁,窗明几净,屋内摆放井然有序,忙完了地里的农活儿,老伴儿杨改花又织起了过冬的毛裤。她笑着说:“这几年村里的卫生条件好了,我们看见路上有垃圾、塑料袋就捡起扔到垃圾桶里了,村里老人也是这样做的,小孩也是这样做的。环境好了,我们心情也好了。”
  据了解,这个接地气的“固阳方言版”村规民约,是经过座谈讨论、几经修改完成,经各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正式实施的。
  村规民约一出炉,各村镇就争相将其展示在村内的文化广场、宣传栏等显著位置,过年时,固阳县还把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印制成宣传册、挂历,发到每家每户,让县域内每一位群众都能够出门看到、在家读到,实现村规民约深入人心,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如今,在固阳县各村镇,农户庭院和村道干净整洁,村民和善有礼,崇德向善的文明风貌日益形成。
  马路壕村村委副主任孙志刚说:“自从修订了村规民约,我们这个村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门前三包,每户人家一早起来,把自家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邻里之间相处得也特别好,过去我们村干点活儿,先说钱,把钱放到前面。通过村规民约,我们现在邻里之间帮忙,特别是剥玉米,闲人们看到谁家没剥完,主动提上小板凳去了坐下一起剥,风气相当不错 。”
  村民行为的“指挥棒”
  村规民约是一面旗帜,指引着村民的言行举止,弘扬着新时代的好乡风。
  为促进村规民约落到实处,土右旗以完善村规民约为根本,以乡风文明为引领,积极组织开展“美丽庭院”“文明诚信示范户”等评选活动,引导农村党员群众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将村规民约从墙壁上、手册中搬到现实生活中,提升村民幸福感、自豪感,助力乡村振兴。
  最近,萨拉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村规民约》宣传学习活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乡贤理事会成员、红白理事会成员等学习《村规民约》内容,并通过微信、广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引导村民自觉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进一步促进村民转变观念,加强社会管理,树立文明村风。
  学习活动中,大家积极建言献策,有的村干部拿起笔把大家说的好的内容记下来。有位群众代表说:“村规民约关系咱们基层群众最基本的利益,村规民约制定好了,咱们的乡村有好的风气,为咱们的子孙后代传承好的习惯,让我们的乡村变得越来越好。”
  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带建设,土右旗在村落中因地制宜布置宣传村规民约,让文明新风在村落中“润物细无声”,使村规民约中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眼入心、入脑入行。
  乡风文明的“助推器”
  “柏油马路修进村,危房改造解民困,村规民约树新风,面貌新!”这是缸房地村村民自编的三句半《喜看乡村风光美》。词句中展现的是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石拐区五当召镇缸房地村的美好生活。
  8条村规民约,从生活方式、环境卫生、防火防灾、文明治丧、人际关系、明码标价、理性维权等方方面面与村民进行了“约定”。为激励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缸房地村设立乡贤文化超市,明确村民生活行为积分评比做法,通过积分兑换奖品的方式,提升村民良好风尚。
  66岁的刘三手老两口免费住在村里建设的幸福大院里,老人不仅打扫好自己门前的卫生,每天还将房前屋后的两条街道都打扫干净。被评为“五星级住户”的刘三手言语里透着哲理:“我们的村再不是过去的村,我拾掇的其实是我们的幸福生活。”
  “农村发展好不好,不能光看农民收入有多少,还要看农民的精神面貌怎么样。在缸房地村,随着《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和乡贤理事会一系列制度的推行,群众的生活变得更加文明和谐,一股蔚然成风的文明气息扑面而来,乡贤集资为互助幸福大院的老人们兴建的乡贤亭就是一个标志……”缸房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刚说。
  在村规民约的引导下,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不仅做好自己房屋前后的卫生,主动维护村容村貌,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乡风美了,乡情也更浓了。
  下一步,包头市将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因地制宜融入更多特色,构建多元基层治理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包头日报 李楷谨)
责任编辑:胡建忠

主办单位:包头市委宣传部 包头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京ICP备10031449号-2 蒙公网安备15020702000233号
运营管理:包头文明网